能源互联网|《2021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》正式发布(含解读)

2021-10-25 17:33:45         已有 456 人浏览

 近年来,能源互联网快速发展,有力支持“碳达峰”、“碳中和”国家战略实施,已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21年10月13日,在山东淄博召开的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,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、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、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康重庆教授正式发布了《2021年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

图片

      基于文献检索、数据爬虫、查阅权威文件等,《报告》从物理基础层、技术手段层和实现价值层阐释了能源互联网过去一年的进步和发展,主要内容包括: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标体系、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、全球视角下的能源互联网。

图片


      在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标体系中,《报告》从政策、产业、技术、创新、建设、公众生态及碳中和下的能源互联网七个方面,全方位、如实地展现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态势。

图片

      在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方面,《报告》发现,2014-2020年,国家共发布了997项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,其中,2020年是能源互联网相关政策发布最频繁的年份;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、国务院、中央各部委等共发布了375项国家相关政策(含标准导则)。

图片

      在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方面,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,企业发展欣欣向荣。截至2020年12月,我国能源互联网行业相关注册企业增至66843家,相比2019年底增长了70.6%。除此之外,首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撬动了市场进一步投资,2020年上市企业数量迅速增至332家。

图片

      在能源互联网技术体系方面,能源互联网从多能融合能源网络技术、信息物理能源系统技术、创新能源运营模式三个层次,在能源生产与转换技术、能源传输技术、能源消费技术以及能源存储技术四个方面快速发展、日渐成熟。

图片

      在能源互联网学术研究方面,相关研究机构及科研基金、论文及专著、专利及研究室的数量也不断增长。截至2020年12月,能源互联网相关研究机构增至9921家;与2019年底相比,能源互联网相关研究机构增加了5459家。2020年,能源互联网及其相关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获批45个,相比2016年增加了29个。

图片

       在能源互联网工程建设和技术应用方面,国家政府部门、相关机构陆续批准启动了一系列试点示范项目和示范工程,包括新能源微网、增量配电网、多能互补集成优化、“互联网+”智慧能源等,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新技术推广应用。

图片

      在能源互联网公众生态方面,一直保持着平稳发展的状态。随着国家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确立,有关能源互联网的新闻报道数量明显多于2019年的同期水平。2020年的词频统计数据显示,新增排名前三的依次是“储能”、“节能”和“区块链”;总计数量排名前三的,依次是“能源大数据”、“节能”和“综合能源系统”,这反映了公众对能源互联网多个方面的关注程度。

图片

     《报告》还评选出了过去一年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十大标志性事件,这为能源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图片

    《报告》梳理了能源互联网对“双碳”目标的支撑作用,能源互联网将从能源生产、传输消费、感知互联和平台管理四个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。

图片

     在发布《报告》的现场,康重庆教授提到,在新型电力系统提出后,清华大学受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委托,在国家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下,牵头联合50多个单位承担专题研究工作,梳理了能源互联网对“双碳”目标的支撑作用,同时开展智库专业课题研究,已形成智库研究报告《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究报告》(含政策建议)初稿,积极参与推动我国能源行业新政策制定和发展变革。

图片

      能源互联网在不断建设和发展当中,未来愿景十分宏大。《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》已连续发布3年,已形成全面梳理、客观反映我国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变化的品牌,可为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及政府决策制定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参考;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制、推动减碳降碳全面实施中,贡献中国智慧,传递中国声音。


供稿 | 王薪尧

1576544670375.gif


═—═—═—THE END—═—═—═
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只供参考之用。本网站部分视频、文字、图片之类素材可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,本网无法鉴别其知识版权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联系本网15701360683(仅限微信沟通),邮箱地址:wbmn86@aliyun.com。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,本网不作任何承诺。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
在线客服系统
微信分享
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,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